2)第三十九章 儒家两脉的通力合作!_儒雅随和的我怼人成圣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慢,老夫还有一言。”

  这时,礼部尚书徐临突然开口。

  “老夫认为,戏本一事,倒是不必如此大动干戈。我礼部教坊司,职责也正是在此。

  但凡教坊司所演的戏本、诗词、曲谱,都有严加审核,确认符合我大乾律法、风土人情,方可登台。

  除开教坊司外,民间的舞台戏班,所演曲目也都要交由我教坊司审批,否则不可登台。

  这《秦香莲》也是经教坊司几番审核,方才呈现,若是包藏祸心之文,断然无法通过审核。公主殿下忧心于此,心意可贵,但我礼部职责即是在此,自当履行。”

  徐临不急不缓说道。

  六公主听闻,眉头不由皱起。

  而在场群臣却是一怔。

  “徐尚书这是何意?要驳六公主的面子?”

  “难道说,写出《秦香莲》的,是他的人?是正统儒家出身?”

  “会是谁,让徐尚书都要出面作保?是那个礼部侍郎白问清?”

  众人猜测纷纷。

  当今的儒家,经历无数年演变,分出许多脉络派系,礼部尚书徐临就是儒家中的正统一脉出身。

  不止是他,上一任的周老尚书,乃至于更上一任,也都是如此。

  礼部官员,一向是儒家出身,而且是儒家中的正统一脉,此事并不是秘密。

  只是如今,正统儒家式微,在大乾朝廷中也就占一个六部中的礼部,处境并不好。

  就算是这样,礼部尚书还是出面说话,而且是反对六公主的意见。

  这只能证明,写出这戏本的人,就是礼部的正统儒家一脉!

  只有这样,礼部尚书才会愿意出面缓和。

  而在礼部尚书之后,又有一个声音响起。

  “徐尚书所言,不无道理。”

  众人循声看去,不由得愕然。

  却见说话的,竟是主持三司会审的刑部尚书!

  “我大乾如今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文化更是兴盛!岂可学前朝蛮夷,大搞文字狱,因噎废食?

  这《秦香莲》,固然有些冒进,但也有道理蕴含其中,想来不至于包藏祸心!

  除此之外,我大乾广开民智,光设学堂,纵使黎民百姓,又怎会是那么好煽动的?不如此次就先按下不提,倘若滋生祸端,亡羊补牢也不迟!”

  刑部尚书笑呵呵的,顺着礼部尚书的话往下说。

  在场众人却是一个个都愣住了。

  “刑部尚书,不是出身王脉儒家吗?怎么和正统儒家统一口径了?”

  “写出这《秦香莲》的,到底是谁的人?儒家王脉,还是儒家正统?”

  “怎么刑部尚书也帮他说话??”

  刑部尚书开口,众人心中不由纳闷。

  不少人都知道刑部尚书的出身,是属于儒家王脉一系。

  虽然同是儒家,但儒家王脉与儒家正统,无论是理念,还是派系、权势,都完全不同!

  在如今的大乾,正统儒家的势力就只剩下一个礼部。

  而王脉儒家则是要大上太多,六部中就占了刑部、户部、吏部三个!

  除此之外,内阁众人,乃至于当朝太师,也都出身王脉儒家!

  要论及影响力与能量,王脉要超出正统几倍不止。

  只是,怎么如今这儒家两脉,都在为写出《秦香莲》的人说话?

  这两脉理念不容,势同水火,都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了!

  不仅仅是这些大臣官员。

  李观棋与颜仲卿对视一眼,也都疑惑不已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wuliao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